古昔tsá 有一位法師,在弘法之tsìn前,講一個笑話:他講任何教都可以信,唯有兩個教不可信;信士在好奇之下就問法師是那ta兩教?法師就講:「比較」和「計較」。
 

   人比人,氣死人,但是偏偏人就是愛比較;環境有差別、能力有高低,所學到的知識、技術當然不同;體態、容貌,行業也會不同。只有盡自己之力,發揮專長,為何要和別人比較呢?如真tsìngking要比,也是要跟自己比才對。今之日的我,有比昨天hng較進步否?現在的我有比以前更加出息thuat否?這才是人生的價值。
 

    但從tsū小年hàn,父母就要咱跟屋tshù 邊隔壁、親戚朋友的兒子比較成績,在學校老師要我們跟kah同學比較,甚至班級跟班級也在競爭,在社會老闆要我們跟同事比誰有能力有表現,自己有時也會跟人比賢gâu比會ē、比高kuân比低;諸tsabóo比身材,諸甫比體格;輸人不輸群tīn,輸群叵pháinn看臉:曾有一團龜山島旅遊團,其中有兩個年輕老媽,原是小學同學,久別重逢,一上船就有說不完的話題,比不完的故事。無所不講,無所不比,比到兒子出生體重?牛奶飲多少?兒子長tuāhàn在學校的成績?班上名次?只要想到的,都拿出來比,比到難分難解。

此時船即將靠岸,其中有一位老媽
的兒子,好奇就問:「媽媽朝thâu前的字,怎會說『鳥抓人不抓』,兩個老媽比到甚速siapphah,連看都沒看,順口tshuì回應『抓鳥不抓人』,話一說完,全船的人都哈哈大笑」。這兩個老媽好奇之下,抬tann頭一看,即時停止比較,而且感到愧kiànsiàu,原來海岸上大字寫的是「島孤人不孤」。  
 

   說到計較;人,天生就愛計較,小孩hàn時在日常生活中連食飯都在計較,多ke食一口tshuì也計較,穿著tshah、大小、尺寸、你計較、我計較,只要想得到的都有可能計較,真是煩人煩心,處處為難。有時我在想,如果我們在這個世間立khiā起,清風明月不去欣賞,大地山河不去逸thitthô,又何僅kan斤斤計較那一點聲、色、名、利?
 

  清朝元老張廷玉,在朝為官時,故鄉舊屋翻修增建,家屬為了這件事情與鄰居不睦,張大人接到家書,知曉iánn此事情之í後,寫了一張回書phe:「千里修書只為牆tshiông,讓他三尺又何妨。萬里長城今猶在,不見當年秦始皇。

    人生苦短,斤斤計較為什麼,為圖一時之快,人生何益?家屬遵照張大人之意讓出三尺,對方也好意讓出三尺。


人生三不偶
ngōo時要回頭,適tuh,不計較過頭。忍一時風平浪靜,退一步海闊天空,正像古唐布袋和尚 <插秧歌>所云kóng:「手把青秧插滿田,低頭便見水中天,六根清靜方為道,退後原來是向前。」現代人也說:「我是快樂的佈田夫hiann,駛著秧輴tsûn倒退行,橫直十字要對正,唱出種tsò田好心聲」。 
 

    其實有比較才會進步,有比較才會提升能力,但是不當比過頭,不顧一直向前衝,有時也要以退為進,有人為了功名富貴,不顧一切爭取,有時前面是深坑,有時前面是高牆,跌落深坑是「粉身碎骨」,撞到高牆是鼻青目腫,此時如會以退為進,轉tńg一個彎,繞一個角,世界猶原有更加寬闊的空間。
 

    知足者樂:「你騎馬來我騎驢,看看目前我不如,回頭一看推車伕hu,比上不足比下有餘û」。
 

    朋友啊,大家共同勉勵!